如何確保滅菌器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
確保滅菌器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從設備選型、安裝調試、操作規范、維護保養、質量監測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全流程的安全管理體系。以下是具體的安全保障措施及操作要點:
一、設備選型與安裝的安全性基礎
選擇具有國家醫療器械注冊證、符合《消毒技術規范》《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等標準的滅菌器,確保設備設計具備過載保護、超壓泄壓、溫度異常報警等安全裝置。安裝滅菌器時,應由廠家技術人員安裝,確保設備與墻面保持≥50cm 間距,便于散熱和檢修;蒸汽管道連接嚴密,避免泄漏;電源需獨立專線,接地電阻≤4Ω,防止漏電風險。安裝后需進行空載試運行,測試壓力上升、溫度控制、排氣流程是否正常。
二、操作人員的資質與安全培訓
操作人員需通過衛生部門或廠家組織的培訓,掌握滅菌原理、設備結構、緊急故障處理等知識,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在滅菌器運行時,嚴禁操作人員離崗,定期觀察壓力表、溫度表數值是否在設定范圍內;穿長袖防護衣、戴隔熱手套,避免接觸高溫表面或蒸汽。
三、滅菌前的安全檢查與準備
滅菌器開機前,需檢查安全閥、排氣閥是否靈活,壓力表指針是否歸零;水位計水位是否在安全刻度內,加水時使用軟化水或蒸餾水,防止結垢影響加熱效率;密封圈是否老化、變形,門封條是否嚴密(可通過紙條測試:關門后紙條應無法抽出)。
滅菌包體積不超過 30cm×30cm×50cm,重量≤7kg(敷料包)或≤5kg(器械包),外用化學指示膠帶密封,內部放置化學指示卡;玻璃瓶需開蓋,液體類滅菌時液面不超過容器 3/4,瓶口用透氣紗布覆蓋,防止爆沸。
裝載原則,物品之間留出 2-3cm 間隙,避免堆疊堵塞排氣孔;金屬器械與敷料分籃放置,防止冷凝水浸濕敷料;滅菌車軌道無變形,裝載后推車平穩,避免碰撞設備門體。
四、滅菌過程中的參數控制與安全監測
根據滅菌物品類型調整參數,嚴禁擅自提高溫度或縮短時間,防止滅菌不徹底或設備過熱損壞。滅菌器運行過程中,要時刻觀察壓力上升速度,若升壓過快可能是排氣不暢,需立即暫停檢查;記錄溫度波動范圍,允許偏差 ±0.5℃,若超過 ±1℃需校準溫度傳感器;如出現金屬摩擦聲或漏氣聲,立即按下 “急停” 按鈕,切斷電源后檢查門封條、管道接口。
五、滅菌后的安全處理與效果驗證
滅菌結束后自然降壓至 0kPa,待溫度降至 80℃以下再開門,防止蒸汽灼傷;通過機械抽氣降壓時,若壓力降至 0kPa 后又回升,可能是真空泵故障,需排查冷凝水是否堵塞排氣管;卸載時用專用鑷子取出物品,避免徒手接觸;滅菌包冷卻 30 分鐘后檢查,若包外指示膠帶未變色或包內有潮濕,需重新處理。
除此之外,對滅菌器還要做好定期維護與保養,如每日滅菌后用軟布擦拭外殼,清理內腔冷凝水;每周檢查蒸汽過濾器,若堵塞需更換濾芯;每半年由廠家工程師檢查加熱元件、控制系統電路,每年校驗安全閥(可通過手動抬起閥芯測試密封性),每 3 年進行壓力容器耐壓試驗(水壓測試壓力為工作壓力的 1.5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