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等離子滅菌器的滅菌流程
低溫等離子滅菌器是一種利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對醫療器械進行滅菌的設備,適用于不耐高溫、濕熱的精密儀器(如腹腔鏡、內鏡、電子儀器等),在醫院手術室、消毒供應中心等場景應用廣泛。
完整的滅菌周期通常包括以下階段,不同設備流程略有差異:
預處理:對器械進行清潔(去除血漬、污漬)和干燥(避免水分影響滅菌氣體濃度),然后放入滅菌艙,關閉艙門。
真空階段:抽出滅菌艙內空氣,使艙內達到一定真空度(降低氣體電離難度,確保滅菌氣體均勻分布)。
注入滅菌氣體:將過氧化氫溶液霧化后注入艙內,氣體在真空環境下擴散,均勻覆蓋器械表面及管腔內部。
等離子體階段:啟動高頻電場,使滅菌氣體電離形成等離子體,活性粒子作用于微生物,完成滅菌。
通風階段:分解殘留的滅菌氣體(等離子體持續作用或通入過濾空氣),降低艙內過氧化氫濃度至安全范圍(通常<1ppm),解除真空,滅菌完成。
低溫等離子滅菌器具備適用范圍廣、滅菌效率高、安全性好、操作便捷等優點。但在實際操作低溫等離子滅菌器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些細節,如器械必須徹底清潔干燥、管腔器械需符合長度限制、滅菌氣體需使用醫用過氧化氫溶液(濃度、純度符合標準)。此外,低溫等離子滅菌器的日常維護工作也不能忽略,需定期定期清潔滅菌艙、過濾器和傳感器,防止殘留污染物影響真空度和氣體濃度;按設備要求更換耗材,確保設備密封性和滅菌穩定性。